关闭
2023建筑行业十大评选

超万名行业内专业人士实名投票

秉持客观原则的非商业化评选

日本建筑师藤本壮介

藤本壮介(Sou Fujimoto)是日本新生代最有才华的建筑师之一。他1971年8月4日出生于北海道,1994年东京大学建筑系毕业,2000年创立个人建筑设计事务所。

在上大学之初,藤本原先更想成为爱因斯坦般的物理学者。由于爱因斯坦对于时间与空间有着异于常人的解读,也曾提到过空间与密度随着速度与时间因素而扭曲变形的论述,因此这份对于空间的特殊解读方式让藤本为之深深着迷。虽然藤本后来转为专攻建筑,不过这份深受物理学影响所产生的(空间思维)却早就已经体质化在藤本的身上。

另一个对藤本影响深远的是与东京这个高度复杂的复合性都市的接触。相对于藤本故乡北海道那片宽阔的大地,东京这个复杂纠葛的现实环境带给藤本决定性的震撼,同时也让他发觉都市所这个复杂体系中的无穷魅力。例如藤本在东京的住处周遭盖了一大堆房子,让来自北海道大自然当中的他感到无比新鲜,并觉得舒适而饶富趣味。这样的人工环境仿佛就像是自然形成的模样。

创立于2000年的藤本壮介建筑设计事务所由15位建筑师、设计师、工艺师和研究员组成,同时担任京都大学、东京理科大学、昭和女子大学的客座讲师。

不管是房屋、临时装置还是医疗和文化设施,他们的设计总是获得来自世界各地的掌声。先锋的设计给事务所带来了众多的奖项,其中包括:Liget布达佩斯匈牙利音乐博物馆(匈牙利)国际设计竞赛一等奖(2014年)、2014华尔街日报建筑创新者(2014年)、蒙彼利埃国际设计大赛特等奖(2014年)、第十三届威尼斯双年展国际建筑展日本馆展示金狮奖(2012年)、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RIBA)国际基金(2012年)、台湾塔国际设计竞赛(中国·台湾)一等奖(2011年)、beton hala滨水中心国际设计竞赛第一名(2011年)、JIA 日本建筑大奖(2008年)。 

但是像许多明星设计师一样,藤本壮介在声名鹊起之前,也曾经历过沉寂,甚至遭遇过6年只做了一个项目的窘况。而藤本壮介的成功,则源于他在日本打造的几个小项目,正是这几个小项目在日本和国际建筑界引发了巨大惊艳。

1994年毕业于东京大学建筑系后,他并没有像自己的同学一样,进入著名建筑事务所工作,而是莫名其妙地回北海道老家待了两年。1996年,藤本壮介回到东京,并在此后的4年中参加各种设计竞赛,但结果却令人沮丧。再之后,随着一些设计独特、极具个性色彩的小项目,藤本壮介开始逐渐引人注目。

位于日本传统居民区的“HouseNA”就是其代表作之一:这个源于藤本壮介2001年一个概念模型的建筑,没有一块完整的混凝土楼板,整个建筑由20块大小不一、厚度6.5厘米的木板高低错落搭建而成,生活在其中的人像生活在树屋上一样。这栋建于一块9米×6米麻雀地基的建筑,满足了业主夫妇“像吉卜赛人一样走到哪里是哪里,事情都由自己来配置的生活方式”的诉求。

“我不断反思,建筑最初或者说成为建筑之前是什么样,所有空间的功能应该都因人的行为而决定。”藤本壮介的理念在随后几年的多个实际项目中得到展现和认可。

2006年,藤本壮介的“HouseNA”面世,它以3层盒子套盒子的嵌套方式,像俄罗斯套娃那样一层套一层,模糊了室内和室外的界限。最外一层围住所有设施,第二层围成一个更加有限的空间,最外层和中间层之间围成一个室内花园。第三层才是核心的室内空间,用来吃饭和睡觉,生活的气息由此一层层打开。

然后是2006-2008年的东京公寓,这个集合住宅作品位于东京市中心,其中包含两户业主的家,每户有两到三个房间,它们像积木一样堆叠在一起,用户外的楼梯连接起来。

藤本壮介又将自己对“书架”和“森林”的感觉,搬到了武藏野美术大学图书馆的设计中。这座2007年设计2010年竣工、类似由巨型书架搭建起来的建筑,仿佛一座不可预测的迷宫,置身其中的人们感觉是在漫步森林,一旦发现自己想看的书,伸手就可取下四壁以漩涡状排列的书本,该图书馆因此被誉为“最像图书馆的图书馆”。

藤本壮介经常用“原始”形容自己的作品。他把建筑实践看成是探索世界和人道的一种方式。像一位在有限空间翩然游弋的精灵,藤本壮介的表现总那么出人意料地惊喜无限。

藤本壮介的主要建筑理念:弱建筑(以退为进)

1. 一种全新的处理人与人相互关系的方式,引导人们接触彼此,由人际关系的改变带来建筑空间的改变,消除人际交往中的“距离感”。强调空间的“可选择性”,放弃建筑强加于人们的“功能限定”。这种设计的退让称为“弱建筑”;

2. 建筑的“包容性”:一是不设计,缺乏趣味性;二是挖掘潜能,创造立体的、“起伏”的、不平坦的、具有灵活性的建筑空间,充满趣味性;

3.  看似分离、零碎的空间,其实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

本站申明:网友阅读本站内容,视为认同本站协议,协议详情请点击查看
标签:藤本壮介藤本壮介事务所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